今天新初三网给各位分享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知识,同时对西安事变简概进行解释,如果能正好解决你现在所需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!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什么是西安事变
- 2、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
- 3、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是什么
什么是西安事变
双十二事变也叫西安事变,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既定国策,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的目的,在西安发动“兵谏”。
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。1936年12月12日,张学良、杨虎城在西安为逼蒋联共抗日而拘捕蒋介石,实行的一次兵谏西安事变,又称“双十二事变”。1936年12月12日,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既定国策,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。
西安事变,又称“双十二事变”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既定国策,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的目的,在西安发动“兵谏”。接下来分享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。
西安事变,又称“双十二事变”。1936年12月12日,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既定国策,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。
西安事变的两位主人公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,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,我们学习到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地简略,也只是寥寥带过,重点是在其所产生的历史意义上。
根本原因:日本侵华程度的不断加深,以及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作为思想。直接原因:张学良主张的“攘外安内”政策,因与蒋介石“攘外必先安内”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事件的爆发。
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
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,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。
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,最终以蒋介石接受“停止内战,联共抗日”的主张而和平解决,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,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民党于德国的合作练兵失败,加速了日本侵华的进程。
西安事变时间: 12月12日 西安事变历史背景及事件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,爱国将领张学良,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,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。1935年,蒋介石调张学良到陕西“剿共”。
西安事变内容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,继续调集重兵入陕,并逼迫张学良、杨虎城“剿共”。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,张、杨毅然实行兵谏,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。
西安事变八项主张的具体内容为:停战,撤兵至潼关外;改组南京政府,排逐亲日派,加入抗日分子;释放政治犯,保障民主权利;停止剿共,联合红军抗日;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;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。
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,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。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,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、团结抗日,起了重大作用。从此,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,国内和平初步实现。
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是什么
意义: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,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,国内和平基本实现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。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,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。
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,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张杨两发动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。
历史意义: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。西安事变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”安内攘外“政策,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,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。
新高三网对于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介绍就分享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西安事变简概、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信息,请及时关注本站的内容更新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