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理等高线(地理等高线模型)

2023-08-18 06:18:09  阅读 19 次 评论 0 条

本文新初三网与大家学习地理等高线,以及地理等高线模型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,欢迎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初中关于等高线的地理知识。

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,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,称为等高线。等深线:在地图上,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线连接起来,叫做等深线。

向高凸自然是说明高地,向低凹说明是低地。从等高线可以看出整个的地理高程特征。等高线也就是说有相同高程(或者说是海拔)的点的连线。从等高线可以分辨出山地、平原、陡坡、缓坡等等。

丘陵:在一个区域内,有许多小的形同于高原的等高线图,其标注的值相差不会太大,否则就成山峰了。山地:图形也类似于高原,不一定是圆形,在一个圈内,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小圈,代表山峰。

地理等高线知识点

① 地处峡谷处,利于筑坝; ② 有盆地地形,蓄水量大。⑵ 交通运输线路(铁路、公路)选择某地的理由:等高线稀疏,地形坡度和缓,建设周期短,投资少,施工容易。

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,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,表示为山脊线,也叫分水线。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,表示为山谷,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,表示为山谷线,也叫集水线。

判断地势高低: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,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图上是相等的。地面越高,数值越大;反之,数值越小,地势越低。

高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总结

1、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。等高距全图一致。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,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。等高线一般不相交、不重叠,但在悬崖峭壁处,等高线可以重合。

2、⑵ 交通运输线路(铁路、公路)选择某地的理由:等高线稀疏,地形坡度和缓,建设周期短,投资少,施工容易。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,判断理由:河流向中部汇集,表明地势中间低,四周高。

3、高压脊(线):等压线中弯曲处,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(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)。 低压槽(线):等压线中弯曲处,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(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)。

4、④农业生产布局: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采的地形类型、地势起伏、坡度缓急、结合气候和水潭条件,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。

5、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,海拔高度相同。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不一定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。在同一幅图内,除了陡崖以外,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。

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

1、看等高线地形图方法如下:①同线等高: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。②等高距全图一致: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。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: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。

2、平原:海拔200米;等高线稀疏 丘陵: 200米海拔500米,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地形图,等高线较疏,弯曲处较和缓。

3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如下:读数值。一要读出区域地势起伏大小;二要读出海拔最大、最小值。依据数值特征可以识别地形类型。读延伸方向。依据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地形走向,如山脊走向。读疏密程度。

高中的地理等高线知识归纳

等高线稀疏,地形坡度和缓,建设周期短,投资少,施工容易。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,判断理由:河流向中部汇集,表明地势中间低,四周高。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,原因:该地地势较高,河水可顺地势自流。

高原:等高线数值多在500米以上,中间等高线比较稀疏,周边则比较密集。山地:等高线数值多在500米以上,等高线比较密集。盆地:等高线数值呈现四周高、中间低的特点。

高压脊(线):等压线中弯曲处,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(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)。 低压槽(线):等压线中弯曲处,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(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)。

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,海拔高度相同。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不一定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。在同一幅图内,除了陡崖以外,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。

等高线从高往低突,就是山脊。山谷: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。等高线从低往高突,就是山谷。鞍部: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。缓坡与陡坡及陡崖: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。

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,原因:该地等高线稀疏,地形坡度较小,爬坡容易。

新高三网对于地理等高线的介绍就分享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地理等高线模型、地理等高线的信息,请及时关注本站的内容更新喔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chusan.gs61.com/news/715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meisecity 所有,转载请保留出处,更多精彩请访问我们的新高三网

评论已关闭!